最新更新
快速导航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柔性电子制造团队(iFLEX)诚聘博士...
柔性电子制造团队(iFLEX)诚聘博士后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华中科技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获评A+,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被连续评估为优秀。 柔性电子制造团队(iFLEX)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全国重点实验室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https://www.chinapostdoctor.org.cn/article?inid=34ac658c-9dac-4b68-9983-18dc9ec2414a&catname=%E5%8D%9A%E5%A3%AB%E5%90%8E%E6%97%A5%E5%B8%B8%E6%9C%8D%E5%8A%A1&yname=%E6%94%BF%E7%AD%96%E6%96%87%E4%BB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23日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湖北省人力资源...
http://rst.hubei.gov.cn/zfxxgk/zc/gfxwj/202406/t20240612_5235267.shtml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23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院史岸冰...
  单位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一所具有110余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4日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杨晴课题组诚...
  一、导师介绍 杨晴,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中欧绿色能源金融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联合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 入选2023 年度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国际标准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分委会ISO/TC207/SC7委员(参与ISO正在进行的产品碳足迹、组织层面碳核算等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哈佛大学工学院联合研究员,任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14日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杨...
一、导师介绍 杨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比利时鲁汶大学与韩国昌原大学访问教授。担任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及孵化器负责人、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强电磁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智慧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能源(电力)互联网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现任IEEE PES电动汽车电驱动分委会常务理事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4日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多组元金属材料及其智能制造研究室已成立20周年,主要从事非晶合金及其它新型多组元金属材料的制备、成形、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目前固定工作人员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秘书1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名,是一支由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勤奋务实的研究团队。研究室独立拥有完善的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实验平台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7日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彭...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彭小圣课题组—电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方法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新能源功率预测的研究,团队网站:http://eai.seee.hust.edu.cn/,现公开招聘博士后5名(长期有效),诚邀海内青年才俊加盟,推动先进人工智能方法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一、基本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14日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彭...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彭小圣课题组—电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方法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新能源功率预测的研究,团队网站:http://eai.seee.hust.edu.cn/,现公开招聘博士后5名(长期有效),诚邀海内青年才俊加盟,推动先进人工智能方法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一、基本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14日

关于做好2025年度博士后流动站综合...
  全校各流动站设站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关于开展2025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综合评估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6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评估工作已正式启动,现将我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估范围 我校除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法学以外的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详见附件。 二、评估工作进度安排    (一)二级单位(流动站)工作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袁召、陈立学...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袁召、陈立学教授团队,主要从事高压交直流开关技术、电接触材料、基于AI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价等研究。作为主研人员研制成功世界参数最高的直流断路器(535kV)和交流断路器252kV/100kA、500kV/90kA交流限流器,两次创造“世界首台套”记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坚强充裕的绿色能源保障。袁召教授官网:http://faculty.hust.edu.cn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电化学与能源材料团队...
李箐,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青年)计划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电催化、氢燃料电池、电解水、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2010年于北京大学化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邵元华教授);2011-201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导师:Dr. Piotr Zelenay);2013-2015年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导师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4日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室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信息与大数据实验室” (http://intrebid.cs.hust.edu.cn/)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由国家级领军人才主导,在国际顶尖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CCF A类论文120多篇。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被国际头部IT公司例如微软、谷歌、亚马逊、华为、美国电信电报公司等广泛采用。获得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7日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
因工作和研究发展需要,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质安全与水污染控制团队拟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科研人员1名。   团队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质安全与水污染控制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依托建设部给排水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多介质污染协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开展实验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4日

2025年度博士后国家资助计划及基金...
2025年度博士后国家资助计划及基金申报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项目在培养造就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作用,在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之际,人事处于2月25日举办了2025年度博士后国家资助计划及基金申报经验交流会。会议邀请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苗雨教授和优秀博士后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旨在动员我校博士后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6日

共有 1,03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69 页   当前第 68 页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三楼522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57406  传真:027-87542527  E-mail:postdoc@hust.edu.cn